新闻动态
郑州民间自发编村志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日期:2017/2/8 11:25:07

城中村,几乎是每一个“郑漂”在郑州落脚的第一站,它承载着无数“郑漂”的简单梦想,它一度成为“家”的代名词。对于外来者,它曾是这个城市最温暖的接纳;对于本地人,它就是家乡。
可是,就像政府公文里写的那样,如果城中村真的在今年年底全部彻底地消失,曾 “蜗居” 这里的人,会不会忘了它,会不会怀念它?
2015年7月20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拆迁改造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通知》和《郑州市村庄变迁史编写工作指导意见》,启动拆迁改造村庄的村史编写工作,要求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编写任务。
根据《通知》,郑州市要分类做好实物保护,对村庄现有已经确定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依法予以保护。对于拆迁改造的村庄,还要做好资料留存,利用文字、图画、影像、测绘、卫星图片等技术手段,对村庄变迁过程予以记录留存。所有拆迁改造村庄都要编写村庄变迁史。所有拆迁改造村庄都要规划建设或设置村史馆。
根据《意见》,为真实反映乡村的变迁过程和变迁前后的情况对比,郑州市政府决定启动拆迁改造村庄变迁史( 以下简称村史)编写工作。郑州市要编写的村史,是以村( 社区)为单位,以村落形成及村名由来、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乡土民情、古今人物等为内容,分时期按大类记述,重点反映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庄变迁前后的巨大变化及目前的崭新面貌。每个村史自成一册,名称、字数、编写风格、版式、印刷、装帧等由各县( 市、区)、开发区统一安排。
“无论你将来取得多么大的成就,都不要忘掉曾经蜗居都市村庄的日子,那是你一生中或许不光彩,但却是绝对值得跟后辈们讲述的零碎故事”。
据媒体报道,目前,二七区政府要求下辖行政村必须写“村志”,这应该在省内还是“第一家”。但是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民间就开始有人着手编写带有各自“童年的回忆”的村志。
1984年,郑州市郊区祭城乡(今祭城路街道办事处)白庄村由于经济高度发展(1982年户均收入已经超过万元),开始编写村志。1985年出了第一稿,1986年终审后不久完成印刷。1988年,郑州市金水区的柳林村、关虎屯村都开始编写村志,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印刷。
1991年,河南陕县《大营村志》编写出版,号称全国首部村志,其实当时郑州市也有多个村已经编写并印刷了村志。后来郑州市中原区的冉屯村,二七区的小李庄、路砦村,管城区的南五里堡村也开始编写村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出版。上世纪90年代初,十八里河村民连德林开始着手编写《十八里河村志》,1993年印刷。
最近十年来,郑州市的村志开始大量出现,并且编写质量和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如《七里河村志》《南阳寨村志》《林山寨村志》《关虎屯村志》《白庙村志》《祭城镇志》等。

截至今年3月,郑州城区200多个自然村,已有170多个获批改造,一些村庄正“没名没影地消失”。据不完全统计,郑州的小李庄村、白庙村、路砦村、红花寺村、十八里河村、南五里堡村、七里河村、关虎屯村、张家村、琉璃寺村、西岗村、林山寨村、铁炉村等10多个村庄已经或正在编纂村志。


在线客服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热线电话:
1376070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