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马氏族谱】遵义市余庆县马家寨“博士寨”
发布日期:2017/2/8 11:24:05

(上面只是部分名单)这样一个贵州偏远山村,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博士呢?有人说,是因为这里风水好,寨子背靠青山,面对平畴,四方灵气尽蓄于此。真是这样吗?
经过多方打探,我们在马家寨找到一个权威人士。他是马家寨的先生。先生叫马邦常,是一位71岁的老人。他从1974年开始教书直到现在,寨子上50岁以下的村民他基本都教过,包括最近几年寨子新出的2个博士。

提到风水,他直摇头。“没有这种原因。”马邦常说,马家寨的祠堂,因为历史原因被毁,至今没有修缮。也就不存在风水之说了。对于马家寨“盛产”博士的原因,马邦常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1940年初,浙江大学理学院、农学院以及师范学院理科系的近千名师生,乘校车搬迁到贵州湄潭。也就是这一年,马光煌和马光灼双双考入位于湄潭的浙江大学。
他们均来自马家寨,并且是亲兄弟。马光煌进入物理学院学习然后转入文学院,1947年为避免国民党反动派追杀,改名毛达志,成为一级剧作家,其代表作丝弦剧《空印盒》,先后在中南海和朝鲜演出,1960年被拍成电影。马光灼则进入农学院学习,在这之后,他当过老师,又到贵州省农科院工作,成为园艺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最后任所长。这两兄弟考入浙江大学,在当时偏僻的马家寨来说,无疑是个重磅消息。以至于在之后的很多年,父母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时候,都会拿这两兄弟举例,告诫他们只有读书才会出息。
在马邦常看来,盛产博士的主要原因就是榜样的力量。马邦常把这种耳濡目染用三个字概括,“看、比、学”。榜样的力量还包括,扶持立志读书但又家庭贫困的年轻一辈。这种对年轻一辈读书的扶持,一直延续至今。马家辉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以前像这样的奖状有上百张贴在家里墙壁上,后来装修房子都撕毁了。“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家里一口气出了3个大学生的马家辉总结说,他时常拿着马氏族谱,然后指着里面最有出息的几个马家前辈告诉子女,他们都是靠读书才走出寨子的。
同时要供三个孩子读书,马家辉并不容易。他和妻子都是建筑工人,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敢休息。“如果休息一天,就意味着孩子们的生活费不够。”马家辉说,每个月挣的钱,全部都用于三个孩子读书,没有一点结余。马琴琴的妈妈至今保留着孩子们小时候用过的字典,腾了好几个地方,总不舍得丢掉。马琴琴是家里的老大。她知道父母供自己三姐弟读书多不容易。

“他们从来不说,但我都知道。”马琴琴说,每年过年,他们都要工作到腊月二十七才会休息。为了缓解父母的压力,三姐弟在大学期间都去做家教打工,挣些生活费。“现在好了,我们都把书读出来了,父母也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了。”马琴琴现在是湄潭求是中学担任物理老师,在她刚刚带毕业的高三班中,考上二本院校的学生高达90%以上。马家辉家里还留着小儿子的一叠奖状。
图为觉林小学在入校门口做了一面博士墙。这种“再穷也要读书”的观念在整个马家寨“流行”。记者还采访了位于马家寨附近的觉林小学校长。马家寨的孩子,小学都是在这所小学读书。就在这所学校的门口宣传栏上,写着博士寨的宣传介绍,上面还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名字,全部来自于马家寨。在觉林小学校长刘厚林看来,马家寨之所以能出这么多高学历人才,是因为其有着足够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线客服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热线电话:
13760702785